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

西貢離島遊之《鹽田梓》 - 來上一課 "鹽"

疫情期間,冇得去外遊,習慣一年至少都要去一次旅行,連澳門、深圳也不會放過的我們 ,心裡總是有些忐忑。然而,去唔到外國同國內,倒就不如欣賞一下香港。農曆新年後趁有幾天的假期而又不需要拜年,那就一於去下一些平時都唔會諗會去的地方行下。而這一次,我們就選中了西貢的《鹽田梓》。而選擇來《鹽田梓》的原因,就是想看看古時的香港人,怎樣去製  "鹽"。


《鹽田梓》又叫《鹽田仔》,是西貢內海的其中一個小島。島上有一條客家村莊,說是以製 "鹽" 為生的。在西貢的海旁,基本上各個船家都有街渡往返《鹽田梓》。在岸上,最好就是先向船家買定參觀《鹽田梓》的套票。若只買船票,島上的幾個重要景點就要另外收費了。

此外,建議大家在週末及公眾假期來《鹽田梓》。因為平日的《鹽田梓》,所有遊覽設施是不營業的。



大概 15 至 20 分鐘左右的航程,就會到達《鹽田梓》碼頭了。就在碼頭旁,就已經有第一個景點可讓大家參觀了。




這景點,就是《鹽田梓》的接待處同辦事處。可以說是這小島的遊客中心。入內,可以了解到當的資訊,少少的《鹽田梓》歷史,同一些本島同該機構的精品、紀念品。




售賣的精品同紀念品,大都是同 "鹽" 有關的。有海鹽的香皂,混合了花草、香草的精油等等。



不過,最吸引我們的,就是產自《鹽田梓》的鹽。雖然要 $50 一瓶,但當支持下這一個非牟利機構認真地保育了鹽場同島上的一切。更甚的,就是他們真的用上了村民的古法寺製鹽、晒鹽。單是這一點,就知道,值得大家去支持這一瓶鹽 $50。




參觀完 "遊客中心" 我們就開始遊覽《鹽田梓村》同《鹽田仔島》了。行上入村的斜路,就有一間《鄉誼茶座》來迎接所有遊客。我同太太在登島前,早已經在西貢吃飽了,所以我們就直接去村內的重要地標。



其實,因為《鹽田梓》屬於交通不便的西貢內海離島。村子早已經無人長期居住。大部份的村民,不是已到英國謀生就是搬了到市區生活。留下的,就是一些舊屋破屋。現在,因為有了鹽場,有義工幫忙粉飾破舊的村莊,簡單地加兩幅玻璃畫在窗上,就能令舊房屋美麗起來。



好啦,跟著因為買了套票後,船公司給的地圖指示,在山坡上的建築物群就是我們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啦。



山坡上有兩座歷史建築,其中的一間就是《鹽田梓》的村校,《澄波學校》。當然╴這一所小島村校早已停辨。現時,就活化了成為一個有關本村村民昔日生活的文物陳列室。




我本身是客家人,也是一個在新界圍村長大的人。當我踏入這《鹽田梓文物陳列室》後,小時候的印象立即返晒黎。昔日的木製四方檯,長板凳,就是小時候一家人在舊村屋食飯的場景。客家的婦女服,就令我想起阿婆 (我們客家人稱祖母為婆婆) 同伯娘落田工作時的模樣。

而且,我住的村子也曾經有一間村校,未破爛前曾經參觀過,印象中所用的書檯同凳,都是一模一樣的。到現在才後悔,為何當年沒有人會想起保留一點點來作紀念同回憶呢。





學校旁,就是村內最矚目的景點《鹽田梓天主堂》。居高臨下的天主堂,一埋碼頭就見到了。而且,這也是全村保育得最好的建築物之一。天主堂,是因為村中的陳氏家族於 1866年受洗後而建立的。而全島的居民也於 1875年全部受洗,令此島成為了一個教友村。目前的教堂,是於1890年擴建而成的。

教堂雖然少了一份宏偉感,但小小的教堂的內內外外,都充滿了濃厚的宗教色彩。






教堂後門的山腳,另有一座保存得好好的綠色建築物。名字叫 "基甸少年軍訓學校"。相信就是等於現在的基督少年軍或童軍之類的組織吧。




跟著手上的地圖指南,我們決定要去連接橋咀島的堤壩出發。中途,有一個屋頂有一隻雞的小屋。同我小時候住村的印象一樣,這是屋企養雞的地方。小時候,週末回村子時,早上入去拾雞蛋的場景立即返晒黎。



其實,由村行到去那堤壩算是幾遠的,而這一個相信是當時全島唯一的一個井。是在村子同堤壩的半路途中的。心想,以前的人為了尋找乾淨的小源,是何等的辛苦啊。



去那個堤壩的路途不單止不近,而且還要翻山越嶺。我們同一班同路中人行到相信是島的最高點。(最高點應是山頂涼亭,但我們沒有上去。),大家都忍不住,要停下來,多拍幾張美麗的風景照。




下了那一個山坡,就是連接橋咀同鹽田二島的小堤壩了 (名叫白玉橋)。亦因為這白玉橋,方便了兩島的居民來往,也令這一個小小的狹灣,成為了一個可停泊船隻的避風塘。



坐在白玉橋上,乘著海風,望著美麗的海景。瞬間,會令你感到心曠神怡。




準備回村子去參觀鹽田了。跟著地圖,我們找另一段較平坦的路來走。我們看見這綠油油的草地,也許是昔日的農地,樂山樂水的心情完全地浮現。此時,真的好想找一個結他,哼一首區瑞強的名曲。



我們行到鹽田的入口了。但離指定的入場時間還有成個鍾,我們就先回村子,先讓雙腳休息一下。



回到村子,要休息,要找地方坐。來這一個《鄉誼茶座》就是最好的了。這是招待遊客的主要小食部及士多。有熱食,有甜品,也有飲品。好彩的話,大師父在場的話,也許會品味地道的柴火土窰雞啊。




這日,因為我們早在登島前吃飽了,所以只點下甜品。傳統的新界茶果,黑色的雞屎藤糯米糍,白色的原味花生餡糯米糍,都好好食。



我們還叫了豆腐花。味道雖然夠甜,也夠豆香。但不好的地方,就是半點也不滑。



貪吃的我也叫了一份魚肉燒賣。加豉油加辣油,永遠都是咁好食。始終,這是行貨的東西嘛,大部份店舖的魚肉燒賣味道都是一致的。



吃好了,也夠鍾了,我們便回去鹽田的入口處排隊等進場。

《鹽田梓》產鹽,可以說是《鹽田梓》村民世世代代的產業之一,但並不是主要的謀生工作。村民主要是從事捕魚同農務耕作。然而,村民也利用了《鹽田梓》的天然地理環境,引海水入內灣的淺灘,開始了產鹽的工作。

有趣的是,本以前《鹽田》一名是因為此島居民產鹽、賣鹽而得名。在翻查資料是,才知道陳氏村民是來至沙頭角鹽田的。來到此島建立新家園後,就稱這兒為鹽田了。



說回《鹽田梓》的鹽場。是一個集生產,教育及文化保育於一身的地方。鹽場內的這一個鹽結晶小建築,更是許多人的打卡熱點。



工作人員為我們逐一登記後 (因要 check 入場證或收費及控制人流),我們就先在登記處的地方看看有關《鹽田梓》晒鹽的歷史。





之後,大家就自由地在鹽場參觀及拍照了。在場內,一定要根據工作人員的指示走。因為,這兒是真真正正生產食用鹽的工場,如果我們一不小心,令到晒鹽的海水污染了。那樣,產出來的該批鹽就不能出售了。




場內的製鹽大師義工開始講解了,吸引到眾遊客前來聽製鹽的工序。義工詳盡地解釋怎樣乘潮汐的漲退來引海水入來工場。經過多少個池,把水中的雜質慢慢地沉澱濾走。到最後的幾個池,就會結晶出鹽來。

然後,再慢慢把鹽的水份再以日晒形式把水份蒸發掉。而義工就拿出了一盤盤的鹽,再慢慢講解不同狀態的鹽。






鹽場上就有兩大舊鹽,義工們都說,這已經差不多是成品鹽了。只可近觀,拍照,不許碰。因為這就是準備入瓶出售的鹽巴啊。




看了古村,看了教堂,看了山景也看了海景,最後也欣賞及了解了製鹽的整個過程。果真是一個充實的郊遊天啊。



充實了一天,也充實了自己的知識及見識。我們慢慢地回到碼頭,帶著滿足的心情回到西貢市區了。悠閒的村莊,悠閒的本地景點,值得帶大人同小朋友,一起來上一課 "鹽"。

景點名稱:鹽田梓
地址:西貢鹽田仔洲鹽田梓村

餐廳名稱:鄉誼茶座
地址:西貢鹽田仔洲鹽田梓村3號地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