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

大埔橋頭雞 4.0 之《新東江雞飯店》

在大埔生活多年,實在是有許多令我懷念的味道。當時還小,好多都只記得所在位置同食乜,而名字及其他的等等,都忘記了。近日,因為一個選美活動的冠軍佳麗,令好多大埔朋友、老饗都回想起一間消失了多年的大埔老食店《謝華記》。雖然,謝老闆早已經仙遊了,店子亦易手了多次。但,由《謝華記》、《美食居》、《雞皇一》同現在的《新東江雞》,依然在同一位置,繼續大埔的 "雞" 傳奇。前一陣子去了《新東江雞》一試,那就來一個小小的集體回憶啦。


父親的一代,對《謝華記》的認識,是廣福橋頭的大排檔。而作為一個偽80後 (我78年生),我對《謝華記》的認識,就是運頭街其中的一個停車場路口,轉角位的一個小店。當年,中午會租俾人賣車仔麵、後來上海包。而今時今日,中午擺檔的上海包店,就是現在街對面舖的 "余曉記" 了。

運頭街《謝華記》,或之前在橢頭或其他地方的店舖照片就找不到了。而我最後一次食《謝華記》的時候仍未開始寫食評。所以,我就從 2.0 的《美食居》開始說起。

 2.0 的《美食居》,當年看過店子的自家介紹,原來是《謝華記》仙遊之後,由他的姪兒繼承了小店,易名《美食居》,把大埔橋頭雞粥的故事延續下去。

從前的橋頭雞點解勁好食? 因為雞是店主《謝華記》自己養的,所以以前既雞是甚有雞味的。不過自從Sars之後,雞要靠內地進口了,橋頭雞的雞已經打了小折扣。



我的雞飯是例牌雞的份量,另外再附上淮鹽同薑蔥。首先,當然是把薑蔥油倒上雞飯面頭一起食啦。雞味,同記憶相比,真是比以前稍遜。不過雞肉嫩滑就一定的了,而且雞是足夠的雞油香,只是同以前相比是差了。皮下的油脂豐富,雞的香味就是從這個油脂滲出來。皮靚,夠晶瑩,是水準之上的靚白切雞。不點醬,不點油,也能感覺到雞油的香。皮肉的嫩,不點醬也能好食的白切雞,的確是要靚雞才做得到。

當年的《美食居》,沒有令仙遊的謝華記失望。



時間一轉,《美食居》的老闆也移民海外了。橋頭雞的精神,原來依舊在,因為這店,交給了《美食居》的其中一個伙記,把 "雞" 延續下去。就這樣,就出現了 3.0 的《雞皇一》了。

來《雞皇一》的時候,大概是 2011年。當年的《雞皇一》裝修依舊、擺設依舊。雞兒門,依舊的吊滿那空間少少的味部檔仔。堂食者,風雨不改的排排坐,在街邊慢用。雞飯,雞粥的吸引力,多年來的橋頭坐凳仔風味,依舊是不變。



當晚,小店一早已經高朋滿座,所以我決定買一個飯盒回家才慢用 (當晚在廣福邨的外家)。當時,我就來了一個以前少見的一個配搭,就是一個雙併飯了。不過此雙併,並非燒味雙併,而是雞件加上雞雜,可以食到雞的外在美,同內在美。

雞肉,依然嫩滑,而肉質就比較腍。用的,可能只是比較靚料的冰鮮雞。而雞味,就冇以前咁香啦,不過皮嫩肉滑,也是美味的。雞雜方面,有雞膶、雞腎同雞腸,可惜了沒有分配到我比較喜歡的雞心。雞內臟,以前食拜神雞時食得多,同雞一齊烚時,一同吸收了雞汁的精華,再加上內臟的爽、韌、粉,不同的口感。當鹽水味十足的時候,這些東西,往往是惹味非常的。

《雞皇一》時代,味道仍然是不錯,但始終不及前人的手藝。當中,大半的原因是因為香港已把本地雞趕盡殺絕。惟有,食冰鮮雞吧。不過,論風味 (以我兒時接觸時的那種感覺計),依然是沒有變的。



後來,《雞皇一》也結業了。原因,好似係老闆要退休了。然而,在大明里的東江雞酒家,也結束了。據說,這是該店的大廚,頂了《雞皇一》個舖位來做,繼續 "雞"。今時今日在這位置經營的,就是 4.0 版本的 《新東江雞》了。



《新東江雞》承接了橋頭雞的舖,也承接了東江雞的雞味道。可以說,這不單是橋頭雞 4.0,也是東江雞的 2.0。來的當日,我也是沒太多時間,決定買一個雞飯就去太和邨 (太太外婆的家),接小朋友。

買飯就包一客例湯。主要用雞腳來做肉味的老火湯,味道濃濃的,而且,店方應該放了好多蜜棗,所以,湯味是十分之甜美的。



雖然,這是這是大埔橋頭雞的 4.0。 但更正確地說,這是大埔墟東江雞酒家的 2.0。因為,現在做的,主要就是客家口味的鹽焗雞。用雞方面,店主用上了新鮮雞,肉的質感,皮的質感同冰鮮雞完全唔同。看起來有點老,但吃入口就感覺到雞肉滑,而肉質是爽口的。因為是鹽焗雞,外層有濃濃的淮鹽香,吃起來,比白切雞更惹味。



是日的東江雞好味。而各個時代的的 "雞" 也各有各的精彩之處。買飯盒當日,見有一外國人堂食,叫了半隻雞,一碗飯,一支大藍妹。嘩! 這直頭超越了男人的浪漫呀。

餐廳名稱:新東江雞飯店
地址:大埔運頭街20-26號廣安大廈地下A號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