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

銅城小廚 - Jamie's Italian

《Jamie Oliver》,我細細個就睇佢做飲食節目架啦,我認識的飲食節目,應該是由《The Naked Chef》開始,再是《Jamie's Kitchen》,再後的是《Jamie's School Dinners》。不過,當年我最愛看的《Ready Steady Cook》就沒有《Jamie Oliver》的份兒。

《Jamie Oliver》,除了是一名 celebrity chef 之外,他更是一家連鎖餐廳的老闆,而他計劃在香港開餐廳的消息,也傳了好多年。令好多《Jamie Oliver》迷,只有等等等....

前陣子,《Jamie Oliver》用廣東話做了一個小宣傳,宣佈旗下的其中一個品牌《Jamie's Italian》會在香港開分店,此片立即在網上瘋傳。而隨著金朝陽中心二期的落成,《Jamie Oliver》在香港開餐廳,就成為事實了。



《Jamie's Italian》,位於銅鑼灣的最新地標,金朝陽中心二期,樓下的地方,設有一個小賣部,賣的當然是同《Jamie's Italian》有關的東西。而我們當日一早5:30便來到,朋友再早我一點到來,不用排隊,我到時,已有小人龍;我們走時,7:30,已經大排長龍。


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

泰國人茹素 - 泰式素食

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,但奈何我們司空見慣的泰國美食,都很少見到有純素食的。近來,香港有出現泰式的素食,不過全都是在普通的泰國餐廳的 menu 內附設素食食品,我只可以列為素食 friendly 的餐廳。

不過,數月前,有一間小食肆令《素食青年》界帶來了一個小震撼,就是於九龍城出現了一間全素食的泰國餐廳,而且其名字亦非常簡單清晰,就這樣叫《泰式素食》、《Thai Vegetarian Food》,更重要的就是,這不是什麼私房茶或高級餐廳,而是平民版的大眾泰式美味。


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

金培餐廳與大澳的天空

那一天,是送別外父到美國的一天,而到了今日執筆開寫,外父大人也差不多要回來了。三個月,原來過得很快。

那一天,我、太太及外母三人在機場送別了外父之後,難得是平日,難得在大嶼山,我們就一於向大澳進發。

由東涌出發,坐了個多小時的巴士來到,第一眼,當然是大澳的藍天白雲啦,而第二件事,就是要尋找我們的午餐。然而,我們先找了一間就腳的食肆,不開名了,因為態度極惡劣,而且沒有任何素食食品,更好像不太願意招呼我們的一樣。之後,我們沒有過橋,一直向前走,一直向前走....



走到最盡頭的轉角位,一轉灣,就讓我遇到另一家茶餐廳,這一家,也是充滿著人,不過,充滿的,不單是遊客,有很多是附近的工友及街坊,我們三人心想,能吸引到過半場都不是遊客的店,理應不錯,再加上我們已經餓了,不想再找,就決定品味這一家《金培餐廳》。


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

一個人在 Le Grand Pokka Cafe 等一個人 ‧ 咖啡

《九把刀》這一個作家真利害,單是《那些年 ‧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,已經成功地把小說同電影切底的商業化,亦把《彰化》的一家食肆捧紅。這一次的《等一個人 ‧ 咖啡》,也是利用了電影的力量,去把周邊的地方商業化,首先,當然是拍片場地之一的咖啡店,該店在電影殺青後得到保留,現已經成為《台北》的一個旅遊熱點。而這亦是我下次到《台北》旅行必到地方。

不過,心急想試《等一個人 ‧ 咖啡》的大家,其實不必要跑到台北老遠,位於銅鑼灣《京士頓街》的《Le Grand Pokka》,就有一個期間限定的主題,就是想大家來感受一下《等一個人 ‧ 咖啡》。



其實,是《等一個人 ‧ 咖啡》電影主題多於《等一個人 ‧ 咖啡》主題,單是在門外,已經讓客人看見該咖啡店的幻想原形,看見了《阿不思》,看見了《周慧敏》。


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

當年今朝 - 源都冰室

有一天乘紅色 van 仔回西貢,遇上了紅磡土瓜灣大塞車,精明的小巴司機立即把車抽左,由高山道、靠背壟道出天光道避塞。而就由北拱街一轉入去時,眼光中瓢現了一個很古老的角度。我在車上不斷上網查找,原來這是一間叫《源都冰室》的食肆。而就是這一個偶遇,再一次把我引回來北拱街,再做一次早餐加午餐報導。

大白天的中午,我回來《源都冰室》,在日光中踏著地再看清楚這一間老店。其門面雖然有一種滄桑的感覺,不過,雖然周圍的環境是冷青青的,但看見冰室人來大往,頓時令我感覺到,這是高山道的生氣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