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些地方也找到我

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

西貢北約十四鄉官坑七聖宮古廟第七屆酬神演戲

太平清醮,不是長州獨有的節日,只是長州的太平清醮最出名,最有特色同最吸引的。是次說的,其實並沒有什麼正名為太平清醮,只是一般北方人所說的廟會。只是,在香港,好多人都把太平清醮同廟會混為一談,太平清醮 = 廟會,廟會 = 太平清醮,的確,是為了酬神求平安,為了答謝神而做出一連鎖的大型活動。這是傳統的節慶禮儀,也是與居民同樂的好日子。

我家住的西貢十四鄉,就有著一間《七聖宮古廟》,相傳此廟已有三百餘年,而民間傳說上所述,此廟建於乾隆年代,當時有漁民在海邊放網,起網後並無魚穫,只網到七粒石卵,漁人把石卵拋回大海,移船別處再撒網,亦無魚穫,起出的,竟然是同樣的七粒石卵。其後,漁民把七粒石卵放在船邊,再祈求七粒石卵保佑他有魚穫,結果,漁夫的確有魚穫,並其後放置在山邊供奉。後來簡陋的廟大火,再因為七粒石卵顯靈示意來到官坑村,後人才正正式式為這七粒石卵,也就是七夕出現的七仙女 (七姐)。

在1997年,《七聖宮古廟》由一班熱心的海外回泡鄉親捐款重修,並定立了每三年一次的酬神廟會,至今已經辦到第七屆了。


未說做大戲之前,先說說廟的裡裡外外,這小小的廟宇,是傳統的三屋合一的設計,中間供奉的,就是我們的七聖娘娘們。



廟宇,向來都是嚴明的地方,因為從前的人家,好多爭拗同糾紛,都會由村或鄉的代表,在神靈的面前解決。所以,好多廟宇,正殿是主神明,旁邊好多時都有關帝,有法律主幫忙執法,所以,廟宇的佈局,好多時都同衙門一樣。



《七聖宮古廟》的鐘,是一個歷史文物,可是其來源並沒有記載了,只是從廟會的場刊中知道,此鐘是乾隆二十七年鑄造,亦因此得知,早上清代初期,十四鄉這一帶已有人聚居。



看見這一個銅盆,好多人都會忍不住去摔摔佢,這叫做 "魚洗",沾一沾濕自己雙手,在銅盆的手抽上摔,若能摔到水花彈起,就是代表風生水起的意思。可惜,我嘗試了好多年,都做唔到.....



開始說《七聖宮古廟第七屆酬神演戲》的盛會了,廟會由星期五開始,不過星期五的我有飲宴,所以沒有去觀看首場的《六國大封相》。做所有神功的的第一場,必定是這一套戲。

我在星期六的日場同夜場都有去,不過就只是帶長輩去睇大戲,自己則回家 hea hea,打下機渡日....



星期五晚上是熱鬧的,但星期六的晚上就明顯地少人。去過大戲棚睇神功戲的人都知道,戲台係要對住廟的正門,因為戲係為神而演,我們有得睇,只是與神同樂而已。若是戲台不是對正寺廟,那麼,神像就早已經被請出來,帶到戲棚去了。



廟會 (太平清醮),其實不單止係酬神同睇大戲咁簡單。不過,我們鄉的小廟宇,就的確是比較簡單。說青衣的,戲棚外直頭是一條熱鬧的美食街。而本鄉就有簡單的小食,有魚蛋、撈麵,糖水及蒸包等等。所以,在鄉村睇大戲,唔駛怕冇野食,冇野飲。



星期六,我看了頭場戲少少,在開鑼之前,會有一小段戲,我雖看不明在做甚麼,但身旁的長輩們說,這短戲是做給神觀看的,是真正的酬神戲。



話咁快就來到星期日了。星期日才是整個酬神廟會活動的正日。非常之熱鬧。




熱鬧的氣氛,就是附近鄉村的鄉親父老都會於這三年一道的盛會來看,來食。食什麼,就是正日會有盆菜宴招呼各鄉親。



鄉紳來到,鄉民來到,都不忘在廟前來個合照。



節慶的氣氛,當然是鑼鼓聲四起啦。除本鄉的《十四鄉青年會》醒獅團外,也有外村來賀的醒獅團。是日,我只捕捉到由前西貢北區議員,何大偉帶領的《塔門青年會》醒獅團。



拜過土地,拜過廟,暫時禮成。




本村的獅是主人家,有外來的獅隊來,會出去迎接,另有重要的鄉紳大人物來到時,也會起鑼起鼓,示意歡迎。



獅隊拜完神廟,也要到戲棚一拜,應該是祈求演出順利吧。




說戲棚,是中國人的一門藝術,縱橫交錯的竹枝,撐起了一個可容納幾百人的臨時劇院,是一個噗為觀止的傳統中國手藝。




未做戲,眾人開始在廟旁邊聚集,若是天氣好,就不用開帳篷,全露天的盤菜宴,更開心。



盆菜,來來去去都係元朗《萬里緣》的出品。的確,《萬里緣》做得比較正宗,搞大型到會又有足夠的經驗。所以,我們十四鄉每逢過時過節,食的,都是《萬里緣》的盆菜。



滾了就打開,人人插隻公筷在盆上,食呀......

盆菜什麼味道不在此說了,要看,睇我呢篇舊文吧:新春習俗,食盆菜 - 萬里緣盆菜專門店




正場戲前,先是一些苦悶的各紳致詞等等的儀式,不過當中也有好看的,那就是本區《十四鄉青年會》的醒獅團表演。



是日的主場戲,是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。說真,我咁大個仔,都係第一次睇晒全場戲。當中,我們認識了一名住在官坑村的小朋友,他對粵劇的熱愛程度,絕對可以說是狂迷的那一種。很開心,香港及華南地區,真的要有這一類小朋友,才可以將粵劇傳承下去。



這一屆的神功戲,由《鴻運粵劇團》出演,台柱是鼎鼎大名的《龍貫天》先生。而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,看字砷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,但睇落去,原來是笑料翻天的喜劇,而且是大團員結局。第一次睇晒整套劇的我,被劇名同名曲 "一葉輕舟去、人隔萬重山" 搞胡塗了。



熱鬧了半天,意猶未盡的長輩們繼續睇埋夜場的《白兔會》。而整個酬神節慶於星期二完結。4日5夜的演出,帶給鄉親的無限歡樂。

時光過得快,天公又造美 (正演當日,食盆菜時停雨),的確是得到《七姐》的禆祐啊。三年後,西貢北約十四鄉官坑村《七聖宮古廟》門前,再會。

活動名稱:西貢北約十四鄉官坑七聖宮古廟第七屆酬神演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