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些地方也找到我

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

興記的圍剿廟街大行動

廟街,大部份的遊客們只知道這是一個買假古玩,買假玉,聽尹光同睇全相的平民夜總會。在廟街這一個怒火街頭,圍剿佢的除了以上的一切,仲有馳名的廟街大排檔。而當中就以興記最為大眾所熟識。

以正宗炭爐煲仔飯為賣點,濃濃的飯香,在廟街的這一角是非常濃烈的,因為在不足一百米的地方,這興記本身已佔了5個舖立,再加埋一些混水摸魚的雜牌煲仔飯,弄到整條廟街都飯氣飄香。

星期日的晚上,我同太太及她友好的表妹一同到來了一試風味。把車泊在鴉打街的路邊,目的只是一間可以看守車子的店。因為兩位妮子要茹素的關係,看了亦找了一遍,只有這興記有照顧到素食者的煲仔飯。

首先說一說最為傳統的煲仔飯配搭,就是排骨煲仔飯加上臘腸,排骨配飯,無論是蒸或是煲,只要加上豉油,就永遠都是那麼的香噴噴。這兒的排骨絕對是有肉的排骨,而且臘腸,尤其是我特別要求的膶腸,鴨膶的香味同膶汁,非常之飽滿,一咬就把香味十足的膶汁咬出來,再加埋充滿甜豉油的香飯同飯焦,有份外的香。



清真地飲茶 - 伊斯蘭中心餐廳

這也是尋找隱世的味道中的一篇經典,本來在中環有一間更經典的,可是該樓上隱世好店好似已經結業了。所以沒有打算數碼修復該文。

這一之來到了伊斯蘭中心餐廳。在此實在要鳴謝一下 Openrice,因為沒有他們的 database,我也不會去把這一個奇特地方找出來。

這一天,公司齊人食中午飯,大家心血來潮的總是想著去飲茶。我把心一橫地推薦這一家隱世的飲食勝地。而眾同事亦同我一齊的好奇,一起行入愛群道,尋找隱世的味道。

到伊斯蘭中心,間了 reception,確定了5樓是中心 canteen。那我們就放心地乘電梯上去。同事一知道是伊斯蘭,便起了少少疑心,追問究竟我們是否食印度菜或新疆菜。我說不是,我們來這兒是食中式點心。


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

鬧市中的鄉村餐廳 - 牛池灣寶福餐廳

這算是我尋找隱世的味道既一篇舊既經典文章。特意的在Openrice找出來,數碼修理一下再貼。

先看圖片,相信好多人會以為呢度會係那些位於錦田上水的鄉村公路茶餐廳.。鐵皮屋,隱蔽的入口;相信冇乜人會知道,呢間茶餐廳是位於九龍鬧市,位於車水馬龍的龍翔道旁,彩虹邨對面的牛池灣村。


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

尋訪駱克道街市


早了到灣仔的時候,又是我的尋味時間。公司附近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。在灣仔警署落巴士,頓時發覺到灣仔區有一個少人提及的地方吸引到我,而這個就是駱克道街市的熟食中心。

早上,這街市也不算十分之旺場,地方大但人客總是散散落落的。一出門口,就是一家佔領了好幾個鋪位的食店,叫做英記。


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

觀塘的這一間 "齋舖" 非常之葷 - 素心齋

觀塘的素心齋小食店,很早很早我已經留意到,在APM旁邊的巷仔,冠名是素食店,但係魚旦牛雜乜都齊。店名又素又齋,說真,多年前來過,真的是只賣素食小點。

星期五的晚上,同公司來到了觀塘見客後才能夠鬆人,愛食的我當然不放過拮魚蛋的機會。身在巧明街的我,一早已指定了食店。來到觀塘,有一間充滿了葷肉香的齋舖,店名又素又齋,相信前一手才是真正賣齋的小食店。俗世人頂手後,搖身一變,變成了賣葷肉的串燒店,實在是一種罪過。

在APM旁,串燒的燒爐放滿了不同的葷肉,由雞軟骨,豬頸肉,到各式各樣的丸,大腸仔細腸仔。應有的肉食,是盡有的。而這店,沒有忘本,本是齋店的素心齋,也放了幾盒甜酸根係度賣。

在上面燒著的,是半熟品,我點下要食什麼才把客人要的東西放落下層去燒。香味不斷的隨著酒煙瓢出來。老遠已聞到香味,這家串燒店,的確是非常之出色。


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

信記 - 把避風塘的歲月 - 重現

香港的避風堂,細數一下就有馳名的香港仔,油麻地同銅鑼灣。自己雖然是70後,但對避風塘歲月的知識,依然只能從電視、電影同老人家中得知。聽我老爸說,以前在金文泰讀書時,時不時就會去避風塘,上艇食夜粥,而艇仔粥呢一個名詞,也是因為避風塘而起。

再者,太太的外婆是水上人,同佢談談歷史舊世界,避風塘總之離不了口,記得有一次我們去了海心廟,聽她細說了當年水上生活的點點滴滴,當年避風塘的岸邊,買賣,做生意方法,聽起來甚是有趣。而太太的外婆正正是一名艇上的伙頭大師,可是她年事已高,行動不便,沒機會一嚐她的避風塘口味。再同佢說起避風塘,晚上,入黎食,入黎做,入黎賭,入黎吹,是一個乜都有的腐敗地方。外婆婆後來只做駁船,老外客人除了駁船仔出郵輪外,入黎XXXX也多的事。可想而知,想當年的避風塘,是多麼的興旺啊。

後來,因為衛生同填海的問題,避風堂越來越細,以往歌舞昇平的年代也漸漸的失去,再者,各自在避風塘營運的食肆,紛紛的上岸做生意,而他們亦紛紛的真正上岸,越做越大,越食越貴。

大概是兩年前吧,有一家避風塘食店,辛苦地取回食環署的批准,把闊別了二十幾三十年的避風塘風月,重現在香港人眼前。雖然只是少少規模,但也足夠令人體會。

點發現此店,就是坐巴士返工時,望見怡東對面避風塘的圍欄的Banner,之後再仔細的查問一下,才決定開設呢一個飯局。

避風塘大大個地標,不難找,但要在銅鑼灣橫過告士打道到海邊,就真是考起好多人。方法其實有三,一是從E. House穿過無數的天橋行出紅隧口的海邊,二是從維園旁的天橋行過來,而三就是最近,亦是最隱蔽的一條通道。是怡東油店通去午炮的隧道,當中要穿過其地下停車場,而隧道內又充滿著怡東的排水管......整條路,非常之有電影feel。



過了隧道,一上回地面就有信記的指示,一直指引我們到上船的地點,而食野的地方,就是離上船點不是太遠,可看見煮食的艇,同其他食客的包艇。船家按訂位的時間,一隻一隻艇搖過來,人齊才上船。一隻船,最多12人,但根據船家說,8個人上船是最安全的。我們有肥有瘦,上船時,為免發生意外,我們一定要按照船家的指示上船,不要樂極生悲。


大美督 Luca - 歐洲的感覺

這是就太太下週的生日而提前的一個慶祝。地點由太太自已揀,她經過了細心的考慮後,就叫我開入黎大美督,享受一個歐陸式的二人晚餐。

夏天真是好,我們駒車來到大美督已經是6點幾,但夏天的日照時間長,天色依然是非常之美。露天的餐檯,6點幾七點天仍未黑的景況,充滿了歐陸風情的環境,不就是外國的生活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