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隨喜長大了 - 大埔《隨喜素食館》

大埔,素食的館子不多,來來去去,實際上只有一個選擇。而近年來,住在大埔的素食人士收到了不少喜訊,開了不少素食小店,可是當中有不少做不了多久就結業,也有一些只是提供輕便的餐飲服務,食簡餐。

數月前,在寶鄉街與寶湖道交界的一家茶餐廳,悄悄地換上了一個新的名字,原先的一間老牌茶餐廳,變成了一間素食小館,名字叫《隨喜素食館》。

這一個名字,湊巧地同我們常去的佛堂中,有一名小朋友也是叫隨喜,起初我還以為這小店是隨喜小朋友的爸爸開的,入去一食才知不是。


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劃破了大時代的學生餐 - School Food

因為時代廣場戲院的搬遷,因為 Tiffany 的進駐,時代廣場的食通天進行了一個大執位。而新來的,就有這一間名叫《School Food》的餐廳,從名字中吸引了我。



School Food? 從字面的意思就是學生餐,但從格局同食品的價格上,這 School Food 一點都不學生。這一家 School Food,是一家新派的韓式料理店,主要是售賣他們的韓式紫菜米飯卷《Mari》。

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滋味的越南小館 《滋味館》

突如奇來,收到通知說有一個小型的飯局,在時間配合到的情況之下,我跟隨著大隊來到了現時正是沙塵滾滾的土瓜灣馬頭圍道,品嚐一下這越式小店《滋味館》的風采。



這一家《滋味館》,不是以什麼高級食肆的名義經營,實際上,這兒的食品結構,更加像一家茶餐廳,相信,這一個動作是要迎合區內人的要求,而且這區的學生及街坊眾多,上班人士少,早、午市,以茶餐廳的經營方式,最為有利。

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

沒雪糕賣的雪糕佬冰室

西貢的舊街,永遠都是我尋找隱世味道的熱點,但作為一個在西貢生活的人,這些橫街窄巷對我來說,早已經不隱世了。

在這些橫街窄巷當中,食肆的確有不少,當中也有馳名的粥店,有新開的西式食店,有酒樓及林林森森的茶餐廳及麵檔。當中,有一間茶餐廳/冰室,名字怪怪的,叫做《雪糕佬冰室》。而在村友及堂兄的口中,這一個《雪糕佬》已有非常多年的歷史。



為何叫《雪糕佬》呢? 這個連我問了一名年過50的堂兄也不知道,我所知道的,就是這一間《雪糕佬》不是賣雪糕的,也沒有雪條,甜筒賣,這一個簡陋的地方,是一家老牌的冰室,來者,吃麵也。
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鰂魚涌深度食 - 祥發餐廳

這一天的中午,繼續在港島區作深度遊。這一次,尋找隱世的味道,來到了鰂魚涌街。這一條鰂魚涌街,就是鰂魚涌市政大廈同海景樓之間的一條堀頭小街,而這一條街的起點,也是柏架山道遊樂徑的開始。

貌似沒什麼的街,絕對不會吸引人行入去,但喜歡周圍行,周圍食的我行到的這一條小街的盡頭,在這一個盡頭,你會發現港島區的其中一個神秘國度,就是《太成樓、太就樓、太興樓、太隆樓》,《成就》同《興隆》名字改得很有意思。



這一條街,不知道杜導演有沒有來拜訪過,站在這四棟大樓面前,總覺得好杜琪峰。用此樓景拍多一套《大事件》比起土瓜灣的十三街更有味道。



我諗大家想也沒有想過,這一個像鬼城一般的地方會有食肆。在這一個看似是四棟純住宅大廈,地下的平台確實是有不少的店舖,當中,更有兩間茶餐廳,一間叫《金泰苑》主打泰式小食及茶餐食品,另一家就是我是次入來選中的《祥發餐廳》,純粹是一家典型的港式茶餐廳。


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

無名勝有名 - 筲箕灣阿公岩村《強記茶檔》

這一天,尋找隱世的味道帶大家來到筲箕灣東大街.....沒有錯,我的確是來了筲箕灣東大街,但當中完全沒有作出任何停留。我由電車總站出發,一直往譚公廟及海防博物館那一個方向走。

是日我要發掘的,是一家位於阿公岩村道的食肆,從前坐車及開車曾經過這一個地方,我留意到山邊的一間石屋門口,竟然坐滿了飲飲食食的人,令我一直都很好奇地要找出這地方,是什麼東西。



是日,戰戰兢兢地來到這一個既古老又細小的阿公岩村,終於讓我近距離發現了這一家連傳說中都沒有的餐廳。可是,我找到的,只是一個外賣檔及廚房,難道這地方只提供外賣? 帶少少失望的我繼續向前行行,找個地方鳥瞰一下環境。


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

荷蘭園的素味道 - 賦月閑居

同太太及她的家人來澳門,發掘素食好店基本上已變成我的任務。手頭上的 wish list 之中,就有兩家素食的館子,用來招呼大家。

別以為澳門沒什麼素食的館子,用心發掘起來,大大小小的選擇,實在是非常之多, 只是大部份的飲食網站都沒有介紹而已。

是日的晚餐,我們由議事亭前地行到去荷蘭園,若大家懂得行澳門的橫街小巷,整個澳門城區絕對是 within walking distant,在議事亭前地出發,只要穿過板樟堂街及相連的白馬行,就會到達水坑尾街,在到達塔石廣場之前,就是荷蘭園大馬路,找個紅綠燈過對面,你就會找到荷蘭園二馬路,就有這一條人稱澳門泰國街的小街道,除了滿佈泰式餐廳之外,也有兩家素食店可供選擇。之前的《葵花素食店》,對上一次澳門遊已經介紹過,這一次來,就來品味名字較為典雅的《賦月閑居》。


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

值得辛苦一來 - 路環漢記手打咖啡

每一次來澳門,總有好幾間 wish list,一有機會,就一定要拜訪一下。可是,我手頭上的 wish list,不會是什麼非常出名的好店,有好多都是位於市中心以外,一定是要專程去拜訪才能夠品味的食店。而這一次同太太的家人來到澳門,在得到大家的同意之下,我們首要的事,就是去尋找一間已經很出名,但依然保持到隱世的咖啡店,這一家就是曾被雜誌介紹過的手打咖啡,路環船廠的《漢記咖啡》。


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老西貢的炸雞肶 - 利口福小食店

近日,收到一個村友的消息,說她這一陣子,幾乎每天都要去西貢食一次炸雞肶。我問她原因是什麼,原來就是由大家的學生時代,服務我們至長大的《利口福小食店》於十月底光榮結業。而得到這一個消息之後,我的即時反應就是也要去回味一下,與母親同行送了小兒上學後,我們的中午飯,就決定來《利口福小食店》回味一下。


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

老西環老香江 - 叁去壹點心粉麵飯

飲茶,是廣東人的固有文化。早上的早餐,有時候也喜歡到酒樓來個一盅兩件,食個點心,食個排骨飯,飲普洱茶,也可以為我工作的一天,補充精神及力量。

是日,決定飲番個靚早茶才工作,在路途中,心想著要去拜訪一些老字號,想了又想之下,我決定前來西環,再一次拜訪這一家傳奇而又有點歷史的《叁去壹點心粉麵飯》。

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
北角的西藏風味 - 青藏牛肉麵

怎發現這一家牛肉麵店,說是有一日,我乘車回大埔的途中,有人拿著好幾個外賣盒,上面正是寫著《青藏牛肉麵》,這一個牛肉麵有什麼吸引之處令人會從老遠帶入新界呢,上網查一查之下,原來是一間位於北角的小店。有什麼吸引力令人會從北角帶入新界呢,而青藏的麵食味道又是怎樣的呢?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號把我帶到北角,尋找青藏的味道。 

若是按街名找,大家就一定行錯了 (我是過來人),建議大家不要由《錦屏街》入。一定要由書局街行入去,你會看到一條登山的樓梯,向右轉會是一個行人專用區,而青藏牛肉麵就位於這一個行人專用區入面。不是一間易找的食店。


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
陳真的隱世味道

上報紙!!! 咁大件事!!! 不過,這一次不是搞了什麼衰野而俾人登上報紙,這一次是受到《經濟日報》的邀請,接受訪問及當場為他們介紹一間餐廳而已。

說一說,這只是我第三次在書刊及報章上出現,第一次,是 Openrice 的十年慶,我特別為他們出版的《開飯十年》撰了一文;第二次,就是《新假期》,當時還遠在深圳工作的我,得到該雜誌記者的 e-mail 訪問,為他們的深圳遊小冊子介紹了好幾家有特色的餐飲食肆。

前兩次,都只是協助式的小小 credit,作為一個比較低調的 Blogger,正正宗宗以 Blogger 身份去幫雜誌報社撰文或幫忙出面介紹美食,總覺得《這些機會不屬於我的》,而我也不渴求。

這一次,突如期來收到了《經濟日報》記者的電郵,打算同我做一個訪問,及建議我推介一家餐廳一起用膳及介紹該餐廳的菜式。

膽粗粗的回了電郵,膽粗粗地竟然同記者談得上,大家夾好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我們來到了長沙灣的《好‧廚房》見面。

而就在2013年10月29日當天,我見報了.........


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

素食的藝術 - 素藝舍

感覺上,越來越多人注重了飲食的健康,而我發現的原因就是近年來,香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素食館子,而且新開的,好多都不以傳統齋鋪的形式經營,他們中西合壁,更以少油、少鹽及有機飲食為主題,把素食、健康與美味融為一談。

有一次,坐車經過上環,看見對面一橦舊式商業大廈的窗口,寫著《素藝舍》三個字。這令我又想起《素食青年》專頁中,有人推介過的一間新派素食館子。地點在上環,的確是非常之方便,絕對是可以找一天中午,前來享素的餐廳。

是日,星期六,我同太太二人剛好來到了中環去參觀一個展覽,當我們需要找地方吃中午飯時,在我腦海裡,立即浮現了《素藝舍》這三個字。


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異國快餐在香江 - Jollibee

星期日的中環,大家也知道這不是我們香港人的世界,而且中環的環球大廈,不需要等到星期日,平日的任何時候,都會令你有一個身處異國的感受。原因,不用多說,因為這一個商場充滿了菲律賓的商店。

在環球大廈旁邊的一條小街,也是充滿了服務菲律賓人的店舖,在這些店舖當中,有一家非主流的快餐店,名字叫《Jollibee》《祖樂比》。

《Jollibee》,是一家菲律賓的快餐連鎖店,在1996年進駐香港的市場,據我的一個在快餐店行業打滾多年的朋友說,這《Jollibee》,在香港的全盛時期,共有三家分店,而現在,只剩下中環的這一家店,因為有這一個據點,這也是菲國同胞的聚腳地。


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西安遊 - 《德發長》的餃子盛宴

好多人說,跟團去旅遊,一定冇啖好食。而領隊同導遊,永遠都是那一句《好食就食多啲,唔好食就食飽啲》,另外,《食得的骰,住特偏僻》也是跟團玩的人士,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
近日翻了一翻照片,翻出了多年前的西安遊,無意中發現了一輯食物照片。以當時的我來說,很少會為旅行,尤其是跟團去玩食的團餐拍照,若是會為食物拍照,這必定是一頓頗有特色的一餐。

沒錯,這的確是我跟大陸團出出入入多次,記憶中最特別的一餐,那一天,遊完西安的清真街、鐘樓及鼓樓,導遊就叫我們準時到《德發長》用膳。



這一個餃子宴,是西安的一個飲食特色,而且因為《德發長》聞名中外,在鼓樓周邊,《德發長》附近,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餃子專門店,令到整個鐘鼓樓廣場,都充滿了餃子館。本地人,外省人,甚至是老外,來到西安食餃子,都會找到這兒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