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誓要吃到水記的牛沙瓜

中環,是一個傳統的商業中心區,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,維多利亞城的核心地區。在繁華的商業區望向山邊,不是蘭桂坊,不是 Soho,我要你望的是史丹利街的盡頭,中環街市的背後的真的中環的市集,是少數的中環居民及半山區的居民,購買生活日常所需用品之地。

這一個小區,最著名的就有嘉咸街及擺花街,及史丹利街的盡頭的大排檔。也許遊客會奇怪一問,中環會仲有街市,中環會有大排檔? 對的,中環是有大排檔,而且是僅存的幾個鐵皮大排檔之一,每一個排檔食肆,都各自有他們自身的歷史故事及特色。而我這幾次來中環,就決定要拜訪吉士笠街,一個連所有檯檯凳凳都要放在斜路上的,水記。


水記,是一家麵檔,主打的是牛腩麵。老老闆是一個十分勤力的人,一早已在準備11:30開門的所有東西,看得見聞得到的牛腩、牛什香,就是水記吸引途人之處,雖然他隱隱蔽蔽位於更細小的吉士笠街,但一到中午,也是座無虛席的一檔。



老闆長期站在麵檔內,默不作聲的不斷在煮麵切牛,豐盛的牛腩,鋪滿了整個鍋爐。在蒸汽的後面看見手法熟練的老頭子,除那一天他身體不好之外,永遠都會在蒸汽的後面,,堅守他的崗位。



以前在中環中心上班的日子,一直都有一個遺憾,就是沒有吃到水記的牛沙瓜。牛沙瓜是什麼同我點牛沙瓜時發生的小故事暫且不說,先從人人都會食到的東西開始吧。 最簡單的配搭就是牛什加牛腩。

牛腩,其實也可以將其細分為普通的牛坑腩,肥肥的筋腩同幾乎是全瘦的爽腩。我點了這兒熱賣的爽腩配牛什,未說肉食之前先要大讚這牛腩麵的濃香湯底,極濃,濃得有點像日式拉麵湯的感覺,該是用上了牛骨去餚製,極度濃,極有牛肉味。

牛什,只給我大腸及普通的牛肚,因為牛的其他雜是分開賣的,這一個不的雜的牛什,一口咬感覺就是出奇的腍,配上這一個濃得很湯底,更加之惹味。而爽腩,全瘦肉的腩件,一絲絲的牛肉,咬入口的確是有 "shok" 的一聲,爽口掛齒,食靚既牛腩一定要有牙簽,不然肉掛在齒上,雖真的可以達到齒夾留香,但笑起來並不美觀。

開始要上生物科了,大家知不知牛脆骨是什麼東東嗎? 牛脆骨,是牛的氣管,大家也可以自己摸摸自己的咽喉,是否硬硬的,因為氣管是一個軟骨的組織,煮熟後的軟骨組織,有點捲曲,咬入口時,軟軟的,再用力咬入,也是 "shok" 的一聲,脆骨連湯汁,夾帶少少的肉,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香口。店方說,脆骨一定要雙併,我就併上了普通的牛腩,這兒的牛肉味道濃,完全配合到湯汁的濃,很是香口。
我 keep 住來水記的一個目的,就是一定要吃到這兒的名物,牛沙瓜。每日只賣四碗的牛沙瓜究竟有什麼特別。再次同大家上一堂生物科吧,大家也知道牛有四個胃,普通的牛肚 (草胃/瘤胃)、金錢肚 (蜂巢胃/網胃)、牛柏葉 (重瓣胃)、及牛沙瓜 (皺胃/正常的胃)。而這個牛沙瓜也是四個牛胃中最小的一個,所以非常之矜貴。

那一天,我要11點左右來到,離正式開檔的時間還差15分鐘,但我已看見有客人在等食已知道可以落單。我大叫問有沒有牛沙瓜,完全沒有想到《牛沙瓜》這三個字竟然會驚動八方,看見所有店員阿姐震了一震,連老闆也要走出來看看我是何方神聖,不久店員就給我一碗牛沙瓜,再道"牛沙瓜賣哂啦,一天都光哂"!!!!!

牛沙瓜,看上去就像豬肚的一樣,是一個正常哺乳動物動物的胃,食落,同豬肚帶有層次感的,由於牛是草食動物的關係,沒有太濃羶味,沒有太濃的腥味,沙瓜的外皮是爽的,內側是腍的煙韌的,兩個層次的口感,果真是特別。



小店另有魚皮及炸雲吞,可是我並沒有點上香口的炸魚皮,反而要了一份炸雲吞,皮不厚但是夠大,魚肉的餡細小而富有咀嚼感,雖然是一個冷點,但也夠香、夠脆。



吃了能驚動八方的牛沙瓜,可以說是把我當年的一個遺憾解放了。美味的牛腩、牛雜,富有色彩的排檔,不單是中環不能失去的老味道,這是要我們去保護的飲食文化遺產。

食店名稱﹕水記
地址﹕中環吉士笠街2號牌檔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