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在大火中的火鍋 - 東來居

開著冷氣食火鍋,已經成為了香港飲食文化的特色,在很早很早以前,四季火鍋這一個名詞已在香港的飲食地圖出現。現今,打邊爐已成為了香港飲食的其中一種風氣,由平價的任點任食酒樓大排檔式火鍋;到以牛肉為專上品的火鍋專門店;川湘味的麻辣;辣完再辣的雞煲。而且不單是酒樓、排檔、火鍋館供應火鍋,現在連快餐店、茶餐廳也讓您煲起來,更甚者,是酒店的高品格 Botique 食肆,也聞到了火鍋的魅力,搞出了一個以火鍋為主題的中菜館。

灣仔王子酒店的中菜館,東來居,其主題就是我上述的把火鍋的魅力帶入到酒店中菜館的行列,更甚的是,這火鍋館子,得到了米芝蓮的表揚,雖然是虛名但也足夠令廣大的市民知道,這是一家好店。


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素食的葵花寶殿 - 澳門 《葵花素食店》

同太太來澳門消費,亦是我尋找隱世的味道既宗旨,我必定會在當地尋找素食店。上一次陪著外家的大小同遊,搜索了多家素食店,然而這一家葵花素食,就是我在當日的列表中,排列第三的素食店,事隔一季,我們再來澳門,晚飯的目的地就是這一間位於荷蘭園二馬路的小小素食店。


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我與安德魯 (Lord Stow's) 的當年情

這次的澳門一日遊,安德魯亦是我們主要的目標。不過,我們是日要找的不是路環的老店,而是威尼斯人的分店 (曾說過不開不開,始終都受不住利誘,把安得魯的名字發揚光大),再者,現在連香港也可以買到了。安德魯 (Lord Stow's) 再不能列入隱世好名之列了。

先順序的說吧,我與安德魯的故事,一定要從路環說起。我人生中的第一隻葡撻。

回想當年的情景,數數手指,看看肚腩,也該是超過20年前的事了。當日,舉家去路環島一日遊,而我們就選停了路環市區同黑沙灣。說真,到現在,巴士站旁的芬達樽依然健在,這個實在令我非常之開心。表面歌舞昇平的澳門,原來對原有的獨特風貌,保存得非常之好。

當時,一家4口,聞到有好香蛋撻既味道,當時的老外店主,主動地走出來,建議我們試一試 (已經不記得有沒有付錢了)。奇香的蛋撻,中間有一片仔燒焦了的糖,感覺同香港食開的蛋撻的味道完全不同,而這香味同奶油味,更是勝港式蛋撻幾籌的。當時的我們,食完就上車過黑沙,再也沒有去回味過此店的蛋撻,也把這一家小小餅店給忘了。多年後,當香港也出現葡撻時,才回憶起這一切,也恍然大悟,當年吃的,原來叫做葡撻。

小店只是一家餅店,沒有堂食服務,但對面馬路的門口就有兩張石檯石凳可供遊人坐著,也有一個大樹頭,兩者都永遠被葡撻食客佔據,認真的說,此店實際上是有堂食的,而堂食位,就是對面馬路兩張石檯。

再次光顧這久違了的蛋撻店,就買了三種不同的食品。除了葡撻之外,也要了一個朱古力撻及一個Chocolate Moose。Chocolate Moose,感覺就跟馳名的木糠蛋糕同一樣,同樣是 Cream 到漏油,而下面的糕底,奶油超香,而且帶有朱古力的香味,面頭,就用了朱古力碎來取替木糠,味道沒有過份甜,可是,食落去感覺非常之漏。



一盒四件的的葡撻,即叫即入盒,未打開,已聞到蛋撻的香味,一打開,樣子甜美的葡撻,半酥的皮十分香脆,有半點酥香,有牛油的油脂香,燒焦的糖均勻的,酥香的葡撻皮,也同時的滲入了奶油的香味。內心的 custard 香味,是我食過的葡撻之中,最香口,最味道重的一隻。 燒焦的糖面少少脆,多多的是香味,creamy 的味道在葡撻的心頭,亦深深的滲入到我們的心頭。雖然,當年的味道記憶已經模糊,但我可以相信,現今的味道同當年的分別不大。

朱古力撻,皮同葡撻一樣,但餡就是朱古力碎。是一個凍食的撻。


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

Olala!! 這一碗麵......

一個人的中午,本想去中環找地方食,可是是日下雨,影響心情,坐到半路就在灣仔下車。忽發想起,要到金鐘辦點事但文件沒帶;忽發想起,PP3 的一帶已有多年沒有去過,我冒著小雨,由莊士頓道行上黎日月星街,Olala! 昔日的 Olala牛肉麵店已變成了賣 Gimmick 東西的商店,幸好,昔日的 Bristro Olala,就繼續經營,原來他們把 Olala 的一碗牛肉麵,搬了過對面。


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

澳門北的盛記白粥

假期,近近地又來到澳門這一片寶地,這一次地旅遊地圖,我同我太太都決意不會踏足新馬路、嘖水池、大三巴這三個地方。

一早落船,就直接來台山、關閘、祐漢、黑沙環一帶,看看澳門居民的風土人情。原先的第一站是台山街市的小食,可是時間實在是太早,未開檔。行完沒有收穫的祐漢街市之後,回去找台山街市的茶棵檔,旁檔豬腳薑的老闆說,她已多日沒有開檔了,非常之失望,而這也奠定了下次的澳門遊,再訪台山街市的決心。

一早在台山街市沒收穫,我們走回到台山較為繁華的一角,也是名字怪怪地叫做巴波沙大馬路。誤打誤撞地,來到了小儀同金剛介紹過的盛記白粥


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

荷李活道的藍色屠房 - Blue Butcher

正式成為了一個 Blogger 之後,漸漸地發覺自己多了不少這類型由公關安排,食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的試食飯局。是日的一餐,間接地認識了 Celine ,在她的安排下,讓我們可以品嚐 Blue Butcher 的美味食品。

畢竟自己身有要職,沒有為意到是日的活動是在 6:30pm 開始,7點正來到,原來我已經錯過了好幾項美食。

這個位於荷李活道的食處,早前已有 Classified,The Press Room 的進駐,早已把中國味濃厚的中、上環一帶,西化了。這一個藍色屠房,把這一個令人感覺冷清的角落,繼續去華化。



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

從來沒有令我失樂過的天樂園

天樂園,對於某一些在灣仔、銅鑼灣、甚至在金鍾的上班人士,也許不會太過陌生。原因就是他們都算是一間非常勤力的外賣店,廚房位於灣仔的天樂里,派傳單及送餐送至至少以上三個地區的辦公室,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有他們的新餐單,天樂園上海料理,這名字,對經常叫外賣的人,應該會很熟悉。

我現在的工作地點就是位於天樂里,雖然不會常常會要到天樂園的外賣,但偶爾也會不想外出食飯,要外賣到會,偶爾也想起他。然而,近日,平凡的天樂里多了一個指示牌,就是天樂園的牌,牌面寫上《現增設堂食》。

《現增設堂食》這五個字,把我指引上來這一個既熟識又有陌生感的地方。


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

熱狗與漢堡 crossover - 大元邨的新可樂快餐

又來為早餐小店評一評價。這一次尋找隱世的味道到訪了一個老去的公共屋邨,大埔的大元邨。

大元邨,是大埔的一個老去國度,其歷史雖然不比大埔、太和兩墟悠久,但大埔(舊)墟已拆,太和市 (大埔墟) 依然保持其活力十足的風貌,這一個見證大埔新市鎮成長的屋邨,除街市的地位仍未改變之外,隔了一個公園,隔了一個巴士站,人氣同活力同大埔中心一帶比,顯然是老去了。

領匯,把一部份的大元邨活化了,幸運地,她只活化了街市及商場,屋邨地鋪的這一邊,是依然保持到令人想當年的舊屋邨色彩。就在巴士站通道旁的一個不太顯眼之處,就有一間看落去帶有少少當年感覺的小小食肆,黃色招牌的新可樂快餐。


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奇門遁甲石門甲《東涌羅漢寺》

東涌赤鱲角這兩個地方,除了出國、看外國歌星的演唱會、或是準備深入大嶼山遊玩作轉車地點之外,根本都不會在此地久留,機場一帶莫說莫言,東涌一帶,甚至是市中心區,都不是一個會令大家久留找食物之地。東涌雖然已成為了一個新市鎮,但由於位置偏遠,始終都是一個非常 isolated 的衛星城市。

是日,老朋友回流香港工作數月,其公司安排了在東涌住宿,那就順道來一個東涌一日遊,人一到齊,想地方食又想地方方便泊車,我想起了東涌的石門甲村。

從前,石門甲村這一個地方,真的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,東涌一帶未發展時,要來這兒必定要由中環坐船至梅窩,再轉乘往東涌的巴士,好多人未到站已經嘔到成車成地都係,莫說是食,連玩都未必有心機。幸有機場的發展,把直通市區的道路伸延至東涌,雖然都是遠,但至少出入都方便了。更方便的,這石門甲村,剛好位於北大嶼山車輛禁區之前,不卻行山者,可駒車前來。

這一條小小的村子,沒什麼特別,不過村內隱藏著一個佛家靜修之地,而且亦是一個剃度人修行之地,羅漢寺。


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

猛烈南瓜在浙江 《浙江軒》

這一個也是一個一年一度的 Blogger 盛會,是著名食評人南瓜及著名酒評人C的慶生日。本人同是晚的其中一個主人翁,著名飲食 Blogger 屬好友,每一年的這一個生日派對,都盡量會想辦法出席。

由2009年 《中出會所‧庭苑酒家》,2010在《順德聯誼會》,2011在《潮味居》,2012在《金蘭花泰國菜》,2013年的盛會,就選址在灣仔的《浙江軒》繼續我們 P & C 的生日盛宴。

這一年,主人翁不想大搞,畢竟今年春節來得晚,眾人的整個二、三月都在不能叫停的飯局、春茗、等等宴會中渡過。是晚的宴會,不同往日的人山人海,今晚只輕輕的一圍16人,剛好坐滿一部 van 仔。

好多人都把蘇、浙、滬三種菜式混為一談,其實細分之下,是各有不同之處。是日品味的浙江菜其實也有細分為杭州風格、寧波風格及紹興風格,不過怎去細分就真的要當地人才能分明,不過浙菜同滬菜的分別,就是浙菜少有醬油味濃厚的菜色。

先說一說前菜的三小碟,無鍚脆鱔、長江燻魚,同一客海蜇。當然也有一客美味的臭豆腐。無鍚?? 長江?? 對,是江蘇,說真,香港大多數的人都一口氣把大江南的菜式混為一派,所以說是要有獨特的地區 Style,點都要蘇、浙、滬一起,搞一搞江南 Style,才能夠吸引食客。

無鍚脆鱔,脆口,食落有鬆化的感覺,用上了鎮江醋同糖去煮製,味道香口,外層脆香,內層的魚肉羶化,濃濃的,甜甜的,配茶會更是好味。